2021年5月12日,恒瑞PD-L1/TGFβ双抗SHR-1701申报又一临床项目,截止目前,SHR-1701已进入临床的项目已达14个,其中在我国进行的有11个。
2021年5月6日,君实生物PD-1/TGF-β双功能融合蛋白JS201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。默克、恒瑞等制药公司纷纷布局PD-L1/TGF-β双抗,君实JS201成全球首个PD-1/TGF-β双抗。4月23日,维立志博PD-1/TGFβ双抗LBL-015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,PD-1/TGF-β双抗迎来第二位成员。
PD-(L)1是免疫检查点明星靶点,相当于免疫检查点“刹车”作用,TGF-β对肿瘤来说则是双刃剑,TGF-β同时存在抑瘤和致癌作用。在癌症形成初期,TGF-β表现出抑癌特性。TGF-β通过抑制细胞增殖、诱导凋亡、抑制血管生成等一系列调控作用,抑制肿瘤的形成。但肿瘤细胞可以通过突变来绕开TGF-β的抑制作用,这时TGF-β会突然“性情大变”,成为促癌因子,形成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、促进肿瘤细胞增殖、血管形成、肿瘤侵袭、进展以及远处转移。
2018年德国默克公司(Merck KGaA)率先推出PD-(L)1/TGF-β这一“王炸”组合双抗Bintrafusp alfa(M7824),2019年葛兰素史克(GSK)壕掷37亿欧元,与默克共同开发Bintrafusp alfa,更是将PD-L1/TGFβ双抗推上了舆论焦点。然而,近期M7824先是一线非小细胞肺癌三期临床失败,再是二线胆管癌二期临床失败,又一次将PD-L1/TGFβ双抗推上了舆论焦点,只不过这次是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默克Bintrafusp alfa临床进展(资料来源:默克官网)
国内方面,先是国内制药“老大”,恒瑞率先布局PD-L1/TGFβ双抗,随后普米斯和友芝友等公司也相继推出自己的PD-L1/TGFβ双抗。目前除恒瑞外,普米斯/迈威的PD-L1/TGFβ双抗PM8001进度最快,已进入临床Ⅰ/Ⅱ期。今年1月23日,友芝友的Y101D在美国获FDA批准临床,今年3月25日,正大天晴的TQB2858紧随其后进入临床Ⅰ期。
普米斯/迈威PM8001临床试验(数据来源:chinadrugtrials)
正大天晴TQB2858临床试验(数据来源:chinadrugtrials)
除此之外,创胜集团、泽璟制药、礼进生物、乐普生物、和铂医药和长春金赛的PD-L1/TGFβ双抗仍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。
PD-L1/TGFβ双抗竞争激烈,不少制药公司开始布局三抗产品,国内盛诺基的SNG2003为PD-L1/TGFβ/IL-y三抗,道尔生物的DR30207为PD-L1/TGFβ/VEGF三抗,启愈生物申请了专利号为CN202011330365.2的PD-L1/TGFβ/VEGF三抗。
JS201是君实申报的第一个双抗产品,面对默克、恒瑞等制药公司在PD-L1/TGFβ双抗的领先优势,以及国内众多制药公司在PD-L1/TGFβ双抗中的竞争,君实将公司首个双抗靶点选为PD-1/TGFβ,可以说是开辟了TGFβ药物研发的新赛道。据悉,JS201的PD-1抗体部分基于特瑞普利单抗而开发,临床前研究显示,JS201同时抑制PD-1和TGFβ通路,增强T细胞激活,疗效更好且安全可控。
就在君实JS201引起各方关注的同时,4月23日,维立志博PD-1/TGFβ双抗LBL-015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受理,PD-1/TGFβ赛道迎来两名成员。
虽然默克Bintrafusp alf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的Ⅲ期临床试验遭遇“滑铁卢”,但这丝毫不减制药企业对PD-(L)1/TGF-β双抗的热情,目前尚未有PD-(L)1/TGF-β双抗产品上市,各制药企业都在暗中发力,志在分走最大的“蛋糕”。
抗体筛选,可靠的报告基因细胞系必不可少!基于对TGF-β组织特异性以及抗体研发过程中的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,吉满生物依靠多年的服务经验成功构建出稳定可靠的TGF-β报告基因细胞系。特推出TGF-β Reporter HEK-293 cell line Clone,可用于靶向TGFβ*X抗体药体外效果评价。